2016/05/09

2016春之旅,巴塞隆納──聖家堂La Sagrada Familia

如果我說:「沒有造訪聖家堂,就不算到過巴塞隆納。」應該沒有人會反對。聖家堂不但是巴塞隆納的地標,也是巴塞隆納的驕傲,從1882年動土至今還在施工中,卻已是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古蹟」。

高第投注43年心血的聖家堂人氣指數超高,所以我們早早就在網路訂票,避免遺憾發生。買票時要選定入場時間,如果想登塔也要選定想要上去的塔樓及時間,就像餐廳訂位一樣,若不能依票面時間準時入場,可以有15分鐘的緩衝,若是超過時間就失效了。
前一晚,我們很認真地研究路線,選定最快捷的交通方式,記牢每個換車的地點,深怕一出錯,就錯過入場時間。而且當天早上沒有人賴床,趕早吃完旅館早餐,出發!

功課做足,一切順利,按照原定計畫在入場前半小時抵達,從從容容的喝杯咖啡,再走到誕生立面對面的公園拍照。參觀聖家堂的前兩天早上都陰雨綿綿,還好那天是個春陽和暖的日子,太幸運了!

聖家堂的有三個立面──東邊的誕生立面(Fachada del Nacimiento)、西邊的受難立面(Fachada de la Pasion)和南邊的榮耀立面(Fachada de la Gloria)。現在開放參觀的是前兩個立面和教堂內部。

選擇一早去參觀就是希望可以拍到誕生立面迎向旭日的樣子。

雖然那些機械吊具真的很礙眼,還是來一張紀念照吧,也算是見證未完工的聖家堂。

每個立面都有四座鐘塔,代表耶穌的12個門徒,每一座塔上都刻有他們名字,並以碎瓷拼貼讚美上帝的話語;中間圓頂上面還有六座高塔尚未建好,四座代表福音作者;一座代表聖母馬利亞;中間最高的一座代表耶穌,高達170公尺。如果以一層樓3公尺來計算,最高的塔將近60層樓高,哇!

巴塞隆納有兩座為人民所建的教堂,聖家堂是其中一座,它甚至有「窮人的大教堂」之稱。建造的經費來自捐款,捐款的多少也就影響工程進度。所以高第為了讓信徒持續捐錢,決定先建造誕生立面,讓大家看到一點具體成果,才會更踴躍捐錢。誕生立面也是高第在世時唯一幾近完成的立面。

跟所有的教堂一樣,聖家堂也以聖經為題材,在立面上雕刻聖經故事。誕生立面所描述的是耶穌誕生及成長的故事。整個立面沒有一寸空白──人物、花草、動物、星辰,具有象徵意義的物品,聖家族的人名,花草藤蔓間還不時穿插榮耀神的短句。

儘管行前做了功課,面對這一片雕得密密麻麻的牆,還是眼花撩亂,完全忘了書上介紹的細節;就算我記得了,很多具象徵意涵的雕刻是在很高的地方,除了要有好眼力,還得有一副望遠鏡才行。

中間的門最上方是生命之樹,象徵不朽的生命;圍繞著樹飛舞的是象徵純潔的白鴿。

樹下面的洞窟裡,耶穌為聖母加冕。

小天使吹響喇叭,傳達喜悅的消息。

大門中間棕櫚樹狀的柱子上刻了耶穌的族譜,樹頂上是耶穌誕生的場景。

瑪利亞抱著剛出生的耶穌,她的丈夫約瑟站在一旁看顧,兩側各有一隻牛和騾子,上方有一群天使開心地注視著聖家族──耶穌、聖母瑪利亞和聖約瑟。 聖家堂就是為了禮拜聖家族而建造的。

用力一點就會看到若隱若現的字母,高第真的很喜歡在建築物上放入文字。

耶穌誕生了,周圍有天使音樂家演奏音樂慶賀,下方有引領祝賀的人們。

柱子壓著烏龜?烏龜撐起柱子?有人說這象徵慢工出細活,教堂慢慢建造,總有一天會完工。曾經,有人問高第聖家堂何時完工,他說:「我的客戶不急。」這個可以等這麼久的客戶除了天主還能是誰?

誕生立面的大門雕滿花草、昆蟲,展現高第對大自然的崇拜。活潑、充滿生命力,正呼應了這個立面的意涵──喜樂、希望、生生不息。

走進教堂囉!這是誕生立面的內部,幾何圖形的雕刻迥異於其它天主教教堂,似乎不帶任何宗教意味。

 從受難立面的這一側往誕生立面看過去,這條過道代表十字架的橫木。

高第的作品多從大自然取得靈感,這些柱子正是模仿樹木而成,有主幹、有節瘤、有分叉的枝條,拱頂如層疊的樹葉。置身其中彷彿走進一座森林。

高第重視採光,不同於傳統教堂的光線來自牆上的玻璃花窗,他希望光線能由拱頂照射下來,就像陽光穿過樹葉間隙灑落林間。

後來的建築師依照大師的想法,在拱頂開了圓圓的天窗,飾以馬賽克拼貼玻璃,讓陽光穿透,再藉由「葉片」旋轉的紋路將光分散,彩繪整個空間,創造出一片絢麗的森林。

但是,現在屋頂圍起來施工,所以陽光無法從拱頂灑落,只能先依照傳統路徑從玻璃花窗進教堂啦。

寫到這裡,真覺得完工後應該再來一次。

 靠誕生立面的走道。

陽光即使走傳統路徑進教堂,透過名家設計的花窗也已經呈現奇幻的光彩。


好喜歡這些花窗,像一幅幅抽象畫。語音導覽裡提到不同顏色各有其象徵,但我早已記不清,只確定藍色代表與加泰隆尼亞息息相關的大海。

尚未完工的榮耀立面,將來的銅雕大門上的祈禱文,先以塑膠布印製呈現,一方面遮掩施工的凌亂,也讓大家先睹為快。

門上是用50種語言刻的祈禱文:賜給我們今天所需的飲食。當然也包括漢字。

從教堂內部看榮耀立面的背面,那光影、那線條,難以想像這是天主教堂。

等它完工後,就是聖家堂的正門,屆時人們將從馬路對面走上台階過天橋進聖家堂,實在太酷了。我好像真的該在完工後再來一次。

靠受難立面的牆上花窗是溫暖的色調,上面放了一張張長椅的地方,是千人唱詩班的位置,可容納千人哦。

美麗的光配上萬頭鑽動。

從另一個角度看。

 「節瘤」上的圖案和隱藏在高處的小花。

接著,登塔時間到。我們選擇登受難立面的鐘塔,因為早上的陽光正好往西曬,拍照時可以幫忙打光。哪知上塔的時候,薄雲蔽天,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我們搭乘電梯到塔樓75公尺處,看到的是巴塞隆納的擴建區,也就是19世紀中葉規畫的新市區。嗯!普通的都市景觀。

到鐘塔上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清楚的看到花窗尖頂上的馬賽克拼貼裝飾。

下樓就得走樓梯囉。很窄。

而且沒有扶手,一直旋轉,要小心翼翼地走,走得頭都暈了。有一家人走在我們後面,兩個女孩一直叫:I am scary,I am scary!是,真的很恐怖。

呼!平安回到地面,繼續參觀。

受難立面的門廊地面上有故事:人們手持棕櫚樹枝,歡迎耶穌進入耶路撒冷 。

受難立面述說的是耶穌殉難前一週所發生的故事。這個立面在1989年才由雕刻家蘇比拉克斯(Josep Maria Subirachs)著手設計和雕塑,距高第去世已63年,蘇比拉克斯研究了高第留下的文字記載和模糊不清的草圖後,決定採用大師的設計但風格不必是高第。

因此今日我們看到的,是線條簡潔、具有現代感的雕塑藝術,與誕生立面的風格大異其趣。

一絲不掛懸吊在空中的耶穌是全世界首見,我們戲稱是耶穌跳水,左下角的傳教士是雕刻家參考高第生平最後一張相片所刻的,除了紀念大師也暗示高第為聖家堂的付出彷彿傳教士,有如太史公筆法。

受難立面大門上的福音書文句:甚麼才是真理?

這裡的情節是:耶穌預言在公雞啼叫之前,彼得會三次不認主。

彼得的愧疚、哀愁深具感染力。

右邊是猶大之吻,右下方的蛇是魔鬼的化身,煽動猶大出賣耶穌。牆上的「數獨」是蘇比拉克斯特別設計,不論橫的、豎的、斜的,內,外,四個角,每4個數字加起來都是33,代表耶穌受難的年紀。

没拍最後的晚餐,因為陽光照不到那裡,咦?這是大師刻意的安排嗎?

超級欣賞這個立面簡單乾淨的線條、人像的情感張力,還有取法大樹板根的傾鈄大柱。

看完受難立面,Zeppelin和紡織娘都喊累,要休息一下,我便踅進教堂再看一下。

光線、色彩又和之前不同了。

是教堂?不是舞池嗎?

在受難立面左前方是高第為教堂建築工人的孩子建造的學校,波浪狀起伏的屋頂、彎曲的壁面和紅磚的顏色,很像童話裡的森林小屋。

 屋頂的造型是學習闊葉樹葉子,自然地彎曲起伏,輕鬆地排水。


認真聽解說的學生們。

玉米穗似的鐘塔、塔尖的彩瓷馬賽克,讓高高的塔樓擺脫厚重,整個大教堂顯得輕盈 。

左邊那間被「包」起來的小教堂也是聖家堂的一部分,聽說裡頭到處雕了玫瑰花和玫瑰念珠,這次没能進去,所以完工的時候真該再來一次。

相對於「傳統教堂」,我們覺得聖家堂比較不那麼沉穩肅穆,這也許是高第的初衷:蓋一間親民的教堂,希望人民多多親近不拘束。但我們更喜歡把它當作「建築藝術」來欣賞,聖家堂絕對是匠心獨運的曠世巨作,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