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5

安達魯西亞之旅--Cordoba 街景

Cordoba舊城區不大,若是馬不停蹄,一天之內就可以逛遍大小巷弄,還有時間坐下來喝杯咖啡呢!不過,如果真的這樣急切,可能就辜負了Cordoba的美麗風韻和悠閒氣氛。

還是慢慢逛吧!Leve leve!

紅衣顧客,黑衫侍者。

下午2點用膳時分,即使是舊城區最主要的街道上也沒什麼人。

圖樣繁多的彩繪瓷器多半拿來裝飾。我不曾在安達魯西亞的任何一家餐廳用過這樣的餐具,它們多半待在牆面上。

鏤空、墨綠,好適合拿來擺放水果。

這些圖案讓我以為自己到了埃及。

好喜歡右上角那個盤子。

把紀念T恤中間的圖案用這種方式show出來,既節省空間又突顯重點。

這鐵窗也很有美感。

穿梭巷弄間的一大樂趣就是窺探美麗的中庭。

是單純的黑白對比,還是深奧的陰陽意涵?

不確定這裡是不是一家旅館。

不只中庭裡有噴泉,房子與房子間的空地也有。

又一個。
大熱天裡,隨時可以洗洗手、臉,暫時驅趕暑熱。

亂亂走的我們在小巷轉角遇到她。

喜歡這房子。

往地下停車場的坡道旁,牆面以彩繪瓷磚很立體地延伸出另一個空間。

馬車來了!

小馬廣場,16、17世紀商旅聚集的場所。

藝廊的招牌好小,照樣能引人注目。

天氣熱,很想跳進水裡厚?

2014/05/19

安達魯西亞之旅--Cordoba,阿卡乍堡+安達魯西亞之家

「錯過了Sevilla的阿卡乍堡 ( El Real Alcazar de Sevilla ) 有什麼關係,Cordoba也有一個阿卡乍堡啊!」阿Q的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明明Cordoba的阿卡乍堡全名是「Alcazar de Los Reyes Cristianos」,別以為中文譯名一樣就能魚目混珠。

不管了,既然有時間,就不想再錯過。這次起個大早,九點半一開門就進去。

這座城堡最早的主人是西元五世紀統治伊比利半島的的西哥德人,後來回教帝國興起,摩爾人進駐,最後西班牙人收復哥多華,那是西元1236年的事。此後百餘年,這座昔日的宮殿逐漸成為廢墟,一直到14世紀,當時的阿方索11世 (Alfonso XI )才下令重建。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看到的建築是在穆斯林城堡的部分遺址上建造的。有趣的是,根據安達魯西亞官方網站的說明,當初阿方索11世的目標是將歐洲哥德式建築帶進Cordoba,但不知為何他仍採用了伊斯蘭風格。所以,走在拱廊裡或漫步在種滿橘子樹的中庭時,會誤以為回教宮殿被完整保留下來了。

開放參觀的當然都是保存完好的部分,那殘破癈棄的只能靜默地和遊人保持距離了。

拾級而上,先去看看碉堡。

螺旋狀的樓梯空間狹小,一邊走不禁一邊揣想:遇有緊急軍情,在此火速上上下下的士兵,不知會不會失足摔跤?

過了好幾個世紀,風霜難免,但堅實依舊。

瞭望塔的尖頂,是唯一我可以辨認出的哥德式建築的特徵。

箭頭造型的城垛很特別。

站在碉堡的高處,向左前方看是清真寺。

向右前方看是可回溯到西元一世紀的羅馬橋。橋身現在看起來很新,是因為已經過多次重建與整修。對岸的橋塔在Cordoba的軍事歷史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防禦入侵者,不使輕易渡河。


城牆邊的水車具有引水入城的功能。

卸下軍事要塞的身份,褪去皇家宮廷的華服,現在的阿卡乍堡是個博物館。除了建築和庭園,還展出珍貴的藝術品,這些羅馬時代留下的馬賽克,距今有一千八百年的歷史了呢!

古樸的色調呈現溫暖的質感,蛇髮女妖不再可怕。

我很喜歡那一大幅不知用樹葉還是草莖編成的窗簾。

城堡內的展覽動線標示不是很清楚,導覽單張上也沒有明確指出古蹟所在位置,我們在迴廊裡走過來走過去,想尋找「阿拉伯浴室」。

找到了!阿拉伯浴室!裡面很昏暗,取光就靠屋頂的星星透氣孔,看來陰天或晚上都不適合洗澡了。

旅遊書上除了介紹「阿拉伯浴室」,還提及一個保存完好的羅馬浴池,但導覽單張上根本沒說明,官方網站裡也沒提到有這樣一個羅馬浴池,不知書上的資料是哪裡來的?

看來看去只有這裡最像。當我們發現池邊有石階時,彷彿柯南找到重要線索。

這水注入可能是「羅馬浴池」的那兩個長方形水池,我和紡織娘特地摸了一下,天啊!可真冰!真能在那池裡洗浴嗎 ?

所謂「羅馬浴池」成了我們這次旅行解不開的謎。

春花、綠樹、碧水,這個阿拉伯式的庭園是整個城堡裡最吸睛的風景,讓人留連忘返。

這噴泉池的水來自上方的池子,然後池水又通過迷你渠道流到下方的池子去,是很有環保概念的設計吔!我喜歡!

兩列修剪整齊像大柱子似的樹,是一絲不苟的衛兵。

接著,我們前往猶太街區的安達魯西亞之家(Casa Andalusi)。

這座建於12世紀的宅邸如今是個小型博物館,裡面展示了回教帝國統治時期的文物,包括書籍、珠寶盒、錢幣、紡織品等。

回教建築裡,中庭象徵綠洲。走進安達魯西亞之家的中庭,那一整片攀牆綠意和小巧的噴泉在炎熱的天氣裡真的像綠洲,提供了怡人的涼意。

房子側邊還有一個狹長的迷你庭園。

房子後面的牆是昔日的城牆。

安達魯西亞之家有一重要的歷史地位,那就是這間房子裡造出了歐洲的第一張紙。所以其中一個廳房裡展出古老的手工造紙機器。由於紡織娘曾經在南投的廣興紙寮做過紙,看到這些機器特別有共鳴。

喜歡這樣的氛圍。

很有東方味吧?

古人眼中的地球長這樣啊!在藍藍大海上飛過的那三個灰灰的小東西可不是飛機哦,你知道是什麼嗎?

哇!我現在才注意到牆上那些漂亮的瓷磚吔!

這間房子裡的每個小地方都好吸引人!大概因為它所展示的是「生活的面貌」吧?

2014/05/07

安達魯西亞之旅──Cordoba,清真寺及百花巷

每一次帶孩子旅行,我都盡可能設定主題,讓旅行是遊玩也是遊歷,這一趟安達魯西亞的主題是「回教建築」,但在Sevilla我們錯過了「阿卡乍堡」( Alcázares Reales de Sevilla ),所以,一到Cordoba(哥多華)找到旅館放下行李後,顧不得還沒吃午飯,就直奔清真寺,深怕一延宕又錯過了參觀時段。

Cordoba在8~11世紀初曾是回教烏瑪雅德王朝的首都,巔峰時期甚至媲美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所以這裡的清真寺規模理所當然要又宏偉又氣派,以顯現首都的繁榮啊!

這座清真寺現在是世界第二大 ,僅次於麥加。

牆上的雕花和顏料幾經歲月磨洗,紋路逐漸模糊,色澤逐漸黯淡,但金色的大門仍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安達魯西亞的陽光似乎讓拱廊成為必要。

其實,拱廊是為了遠道來禮拜的人們可以歇宿而設計的。

這裡也有個橘子中庭,15世紀之前種的是棕櫚樹,改建後種了橘子樹,仍有綠意美蔭,卻少了中東風情,就像回教勢力的退去。

這時節橘子花正盛開,站在樹蔭下不僅享有片刻清涼,還能聞到淡淡的花香,原本在陽光下緊皺的眉頭便舒展開來了。

中庭裡的水池,是供教徒禮拜前淨身用的。


這個禮拜廳用了超過850根的石柱來支撐屋頂,紅白相間的馬蹄形圓拱和數十列排排站的石柱,簡約的線條,卻隨著腳步的移動,幻化成一個個不同的圖像,有人用魔幻森林來形容,還真是貼切極了。

不知道為什麼,這一排吊燈一直讓我想到「一千零一夜」。

目眩神迷啊!

後來增建的部份仍維持紅白相間的色調,但線條的變化多了起來。

金碧輝煌的拱頂之下,是個指出麥加方向的壁龕,也是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哈!但是我為什麼沒拍照啊?

天主教收復伊比利半島後,在清真寺中央興建主教堂,在政教合一的時代,這樣的宣示手段很常見吧?清真寺也是在拆掉一間古老的教堂(Saint Vincent)後,在原址興建的。

幸好當時受命蓋主教堂的建築師手下留情,沒有把清真寺全拆了。才能讓我置身在這偉大的建築時,那麼切實地感受到王朝的興替、宗教勢力的流轉及相互影響。

瞧這拱頂的風格是不是和伊斯蘭的很不一樣?看出哪裡不同了嗎?
回教建築只以幾何圖形、花草圖案、可蘭經文做裝飾,天主教則會加入人物在其中哦!

以紅色大理石打造,是這個主祭壇的特色。

大幅圖畫、玫瑰窗、繁複細膩的雕刻,對比之下,回教禮拜廳的風格顯得樸實許多。

祭壇上方鑲著巨幅的聖經故事壁畫,所有雕飾都貼了金箔,十分華麗。

富麗堂皇的複雜結構。

這樣「外放」的管風琴還是第一次見到。

透個幾何圖案構成的窗櫺,光線好像讓幽暗的空間更添神秘。

現在,紡織娘已能辨認回教建築的元素。

走出阿拉與天主併存的清真寺,我們要從喚拜塔旁的大門離開,到距清真寺不遠的猶太區,逛逛小老百姓居住的小巷弄。

百花巷,短短的,不到30公尺,卻是遊人到Cordoba一定要一窺風華的小巷子。

顧名思義,兩側白牆上掛著一色一整排的盆栽,盛開的花朵或紅或粉,把平凡的巷弄裝點成迷人的小徑。

走到盡頭,回頭一看,喚拜塔竟被一片繽紛簇擁著。

猶太區的人家習以栽植的鮮花裝飾外牆,再加上商家陳列戶外的商品,色彩真是太豐富了!

一日將盡,在跨越瓜達基維爾河的羅馬橋上逛逛之後,就該休息了。

在橋上,看著清真寺,突然覺得:它,很內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