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3

2016春之旅,巴塞隆納──繽紛的一天

去年走了一趟天母的蘇荷兒童美術館,館裡的動態展覽區以達利和米羅為主題,超現實主義的想像充滿跳脫常態的趣味,紡織娘印象很深刻。因此參觀米羅美術館便成了今年選擇到巴塞隆納的原因之一。

轉乘地鐵時看到這個超大的自動販賣機,好像迷你版的7─11,三個人都好興奮,媽媽忙著拍照,父女忙著研究怎麼使用。

米羅美術館位在巴塞隆納西南的蒙居意克山上,搭L3線到Paral-lel站下車後,得走一小段路上山,大概15到20分鐘吧。

這一帶遠離人聲雜遝的觀光熱點,是安靜的住宅區,走著走著,整個人都放鬆了。

站在美術館門口迎賓的雕塑作品。

單純而對比鮮明的色彩、非理性卻童趣十足的線條,讓紡織娘在觀賞的同時,也拿出紙筆,模擬起喜歡的作品來,我們也就難得可以安靜地從頭至尾好好欣賞。

這座美術館號稱是全球收藏米羅作品最完整的地方,展出許多米羅有趣的畫作和雕塑,但是,相機止步,不給拍。只好拍紀念品店前的複製畫囉!

美術館二樓的露台擺了幾個有趣的雕塑作品,左邊這位凹凸有致的美女便是其中之一。右邊這個可愛的作品則是放在中庭裡。

從二樓的露台遠眺。聖家堂好顯眼。

中午,離開米羅美術館循原路下山,發現靜巷裡藏著的社區小餐館,其中一家的露天座位已坐滿邊曬太陽邊用餐的顧客,嗯!這時候「隨波逐流」就是最好的選擇。

原來是賣Pintxos的小館,Pintxos是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區的下酒小菜,不同於Tapas放在小碟上,Pintxos類似小型串燒,底下墊麵包,一盤盤放吧台上,由客人自己取用。最後以木籤數量結帳。

這家店菜色超豐富,且份量不少,一根木籤一歐元,真是超級物美價廉!

下午照例要來個閒晃的行程,逛逛巴塞隆納另一條有名的大道,蘭布拉大道( La Rambla)。

從南端靠海的哥倫布紀念塔開始。這座60公尺的高塔建於19世紀末,用來紀念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返回西班牙,在巴塞隆納謁見天主教雙王──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和國王斐迪南二世夫妻──的事蹟。中空的柱子裡面有巴塞隆納最早的一座電梯哦。

沿哥倫布紀念塔左方的哥倫布大道走去,沒多久就可以看到具有普普風的「巴塞隆納之臉」(La Cara de Barcelona)。這張陶瓷拼貼的臉,是美國的普普藝術大師向這個城市的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建築致敬的作品。我們一致同意側面比較美。

距「巴塞隆納之臉」不遠處的碼頭。

回到熱鬧的蘭布拉大道上,每個人都大辣辣地走在路中間,車子反而靠兩旁走了。

是的,逛蘭布拉大道就是要走路中間才是王道,那是寬闊的人行道,露天咖啡座、街頭藝人、街頭畫家、手工飾品和紀念品小攤,以及高大的梧桐樹分列人行道兩旁,有那麼點波希米亞風,讓人流連忘返的徒步區。

雖然走在路中間,但小巷裡有高第風格的屋頂裝飾還是很引人注目,走近一看,我才猛然想起行前做功課時看過這房子的介紹。

這是高第的伯樂,奎爾公爵,聘請高第設計的豪宅,是高第第一個將他的獨特創意付諸實踐的作品。花了六年建蓋的豪宅,因為沒有預算上限,奎爾公爵幾乎散盡了家財。

本來就不打算參觀的,看到這麼多人排隊,更是狂打退堂鼓了。

大道上的骨頭廣場(Pla de l'Os),地上彩色地磚圖案是米羅的作品。

右邊那群是老師帶學生校外教學,那個紅衣男孩直直看進我的鏡頭,根本不聽老師解說,真不知他的學習單要怎麼寫?

骨頭廣場旁有一棟綽號「雨傘之家」的建築。

十九世紀末,一樓店面是家雨傘店,因此建築師以傘來裝飾立面,有全開的、收攏的,還加進了東方味的蒲扇和摺扇。

和一隻啣著燈籠的龍。

蘭布拉大道的其中一段從十九世紀以來就是花市所在。

走在路中間雖然饒有趣味,但碰到更讓我興味盎然的菜市場,就得暫時離開一會囉!

波格利亞市場(Mercat de La Boqueria),十九世紀中葉啟用,是城裡的第一個菜市場。2005年還獲選為全球最佳市場。

一走進去,我們立刻被這個鮮果攤吸引,一杯杯已切好的各色水果,和一大管一大管像裝飾燈具的現榨水果汁,五彩繽紛,誘惑力十足,不買杯果汁嚐鮮好像說不過去呀!

用綠葉襯托色澤鮮豔的水果,菜場裡的美學。



這裡可不賣水果哦!

鱈魚乾是伊比利半島上普遍的食材,魚肉厚薄不同,價錢差異很大。

太可愛了。


南歐風味的熟食。

市場裡大有名氣的Tapas小吃攤,El Quim。正如旅遊書上寫的:不能預約,永遠一位難求,只能站在攤位旁等,一個食客吃完,另一個馬上坐上去。

我們好不容易找到兩個空位子,侍者竟然說:對不起,再過5分鐘我們就要打烊了。才下午4點吔,真的很想哭啊!

只好買枝「糖葫蘆」安慰自己。

再繼續前行,去找有近150年歷史的老甜點店。

老甜點店在蘭布拉大道旁的窄巷裡,找著找著,意外看到這棟可愛的房子。

Granja Viader 創立於1870年,原本是家牛奶專賣店。西班牙有名的巧克力奶昔(Cacaolat)就是這家店調出來的,現在大部分人來這兒品嘗以古法製作的各式乳製品,當然,巧克力奶昔仍繼續販售。

點了新鮮乳酪布丁(Flan de Mato)佐咖啡,這道甜點對我來說是既熟悉又新鮮的甜點經驗,奶香濃郁、不甜膩,綿密細緻,不是奶酪或布丁那種有點軟Q的口感,比較接近cheese cake,又有點像新鮮cheese,十分特別。


吃完甜點,回到路中間。逛到這攤時,大為驚豔,冰櫃裡一朵朵鮮麗又有型的冰淇淋花,可以不買來品嘗,但一定要拍下來。

水泉路燈出現了,表示我們已走到蘭布拉大道北端。

據說,外地人喝了這水泉將會愛上巴塞隆納,再回來這個城市。

咦?需要喝嗎?


2016/05/16

2016春之旅,巴塞隆納──老城區漫步(二)

離開聖家堂,直驅鎖定的餐廳享用經濟實惠的午餐之後,距離天黑約莫還有5、6個小時,剛好適合慢慢走逛舊日政教中心,現在的「哥德區」(El Gotic)。

旅遊書上多建議搭地鐵到Jaume I站,進入哥德區。我們則在前一站Urquinaona下車,由北而南細細領略有二千年歷史的老城風韻。

出地鐵站後,誤打誤撞地選擇從Comtal這條路進入老城區。路口這棟建築預告了Comtal是條有趣的路。


果然,第一家店那頗有童趣的陶製掛鐘立刻把我引進店裡,裡頭盡是可愛的陶製的器皿或擺飾。光這家店,我們就逛了近半小時,後來又陷在兩家文具店裡,當時我真擔心等我們逛完Comtal路上的店家,天就要黑了。雖然這條小街只有約莫200公尺長。

Comtal路的門牌。

走出有趣的小街,就是特色商店、知名百貨和服飾店林立的天使門大道(Av. del portal de I'Angel),逛街的人潮一波又一波,而且不只遊客,本地人也很多,尤其是年輕人。很有西門町那種雖老卻潮的況味。

當然,一頭「栽」進Zara 的我,完全把拍照這件事給忘了。哈哈!

呼!終於來到我們行程規劃中的「四隻貓」餐廳。這家餐廳在天使門大道旁的小巷內,沒有顯著的指標和招牌,很容易錯過。我們就是越走越遠覺得不對勁,回頭才找到的。

「四隻貓」是藝術家Pere Romeu的發想,由當時著名的畫家Romon Casas和Santiago Rusinol出資,1897年開張的酒館。開張後,這兒就成了藝文人士聚會的場所,也舉辦畫展、音樂會和戲劇演出,是當時藝文界的舞台之一。

畢卡索的第一次個人畫展就是在這裡展出,他為畫展製作的宣傳海報,後來成為菜單封面。如今,海報真蹟收藏在畢卡索美術館,這張是紡織娘為自己選的明信片。

我們吃完午餐不久,打算把肚子剩下空間留給另一家甜點老店,所以只透過半啟的大門,沾染一下藝術氣息。

一樣慕名而來,但只想看一看的遊客倒是很大方的進門去,我們也就跟著欣賞了牆上的畫。

菜單上頭那幅畫是Romon Casas的作品,輕鬆寫意地畫出叼著煙斗的自己和Pere Romeu正騎著協力車。不過,這當然不是真蹟,真蹟被收到巴塞隆納當代美術館裡去了。

西元八世紀摩爾人佔領時期,回教總督在城門旁開了個小門讓天主教徒進城,到松之聖母教堂做彌撒。於是有了「小門街」(Calle de Petritxol)。

這條窄窄的街長129公尺,是巴塞隆納的第一條徒步街,也是有名的甜點街。





小門街的牆面有許多磁磚拼貼的裝飾圖案,我們看不懂上面的文字,於是玩起看圖說故事。


巴塞隆納的糕餅店很喜歡做造型巧克力和蛋糕。

這家創於1947年的傳統甜點咖啡館La Pallaresa,就是我們的目標。

我們剛到的時候,前廳已座無虛席,服務人員領我們到後面,不消幾分鐘,後面也滿座了。還好我一進去就先拍了照,才能清楚看到牆上那幅描繪店家門庭若市的圖畫。

純手工製作的西班牙油條沾裏濃稠的黑巧克力,是這裡的招牌甜點。老巴塞隆納人就是會專程來吃這一味。不過吃一份油條配一杯黑巧克力,嗯,有一點太..豐..盛..了。

La Pallaresa斜對面的咖啡館,櫥窗裡擺著我愛吃的可頌,可是真的只可遠觀了。

帶著吃完甜點後的滿足,拿著地圖,繼續在曲曲折折的巷弄間尋找驚喜、感受古意。我們經過了建於14世紀的富人教堂,松之聖母馬利亞教堂,但沒進去,早上才看過聖家堂,這一天剩下的時間都不想再花在教堂上了 。

隱蔽在小巷弄間的聖斐理伯‧內利廣場(Placa de Sant Felip Neri),也是個容易錯過的景點。

高第當年就是在走來聖斐理伯‧內利教堂禱告的途中,被電車撞昏,三天後辭世。西班牙內戰期間,一顆炸彈落在廣場上,造成許多人死亡的慘劇。電影「香水」和「情遇巴塞隆納」的導演都在這裡取景。

這個廣場並不特別美,但因為有故事,所以吸引人。

教堂外牆上的大大小小的孔洞,是炸彈在七十多年前留下的痕跡,留著是為了提醒嗎?

古意盎然的主教街(Carrer del Bisbe)上有座美麗的天橋,連接加泰隆尼亞自治區政府和政府首長官邸。這樣上下班真方便!

羅馬時期的巴塞隆納稱為巴基諾(Barcino),當時守護巴基諾的城牆,幾乎拆光了,只有新廣場(Placa Nova)邊緣還有一小段舊城牆和城門遺蹟。

舊城牆對面是新穎的建築師公會大樓,大樓立面的可愛圖畫是畢卡索設計的。

位於新廣場的大教堂,是在古羅馬人的教堂遺址上建造起來的。看那繁複的雕刻、宏偉的結構不難推斷這是貴族們的教堂。

從前一天去過的聖卡德琳娜區看大教堂。

比大教堂更吸引紡織娘的風景。

在大教堂後面的小巷裡尋找羅馬時期的神殿遺蹟。

狹仄、陰暗的小巷裡看大教堂,似一線明亮的希望。

就是這兒,穿過低矮的拱門,我們來到西元前一世紀祭祀奧古斯都皇帝的神殿,奧古斯都神殿。

還好當初蓋房子的時候,建築師和業主決定保留這四根高大的科林斯柱,讓兩千多年前的神殿遺蹟成為建築物的中庭,讓後人得以藉此想像古羅馬的強盛。

離開神殿往大教堂相反方向走,就會來到聖豪美廣場(Placa de Sant Jaume)。這裡是巴塞隆納市政廳加泰隆尼亞自治區政府所在,是這個城市的政治中心。

在北側的自治區政府宮大逆光的狀況下,我們只能拍夕陽餘暉中的市政廳了。市政廳二樓的白布條表明了這個城市接受難民的立場,頂樓的半旗是為了哀悼前一天因車禍死亡的13個學生。

聖喬治是巴塞隆納的守護聖人。有關他殺惡龍的傳說故事,常以雕刻的方式出現在建築物上。

面對市政廳的右邊是Ferran路,有許多商店和餐廳,是可以血拼的一條路,路燈也美極了。

第二天再度經過時,忍不住又拍了一張。

Ferran路上的西班牙火腿(Jamon)專賣店。師傅正在切火腿架上的火腿,將火腿片得很薄很薄,用刀工吸引逛街的觀光客上門。

沒有逛完Ferran的商店,我們就轉進d'Avinyo街。

畢卡索畫「亞維儂的少女」的靈感來自20世紀初d'Avinyo街的妓院姑娘,後來有人把d'Avinyo和法國的Avignon搞混了,畢卡索將錯就錯,把這幅畫改名。少女也就成了法國人了。

現在,走進這條街的旅客很多是衝著手工草編鞋老店──La Manual Alpargatera──而來,這家起源於40年代的手工鞋坊,強調他們的鞋底使用了各種植物纖維,鞋面則採用棉花與亞麻等材料,製成輕便舒適又耐久的鞋子;且樣式很多,男鞋、女鞋、童鞋都有。

平民風的天橋。

不知誰替這三個人上了妝?

皇家廣場是老城裡唯一被刻意圍起來的廣場,廣場四周環繞的房子原是望族的宅邸,現在則被餐廳、咖啡廳和酒吧圍繞,也成夜生活的中心。不過,我們當然是無法親身體驗的啦!

高第在1878年接受巴塞隆納市政府委託,設計了這個戴頭盔的街燈。

逛完哥德區我們又走回前一天去過的聖卡德琳娜區,造訪當天關門休息的百年食材店,Casa Gispert。

成立於1851年,擁有歐洲唯一現存的老式烘烤柴爐,以木柴慢工烘烤堅果、香料和咖啡來販售。招牌上的圖案正是那座柴爐。

百年來店裡的擺設依舊,木製的櫃枱和貨架,黃色的燈光,淡淡的柴香,跨進店門的那一瞬間,21世紀彷彿被擋在門外了。

入寶山當然不能空手而回,我們買了些堅果和果乾,也和滿臉笑意的老闆聊了幾句。當Zeppelin問及他們的堅果包裝上印的Pais(國家)是不是表示產自西班牙?老闆立刻搖頭笑道:不是,是加泰隆尼亞。噢!我們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