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9

重遊葡萄牙中部小鎮Golegã

        有個週末我們出去吃飯,那是一家每道菜都份量十足的餐廳,當我們看到侍者端上一大盤燉菜Cozido à Portuguesa給鄰桌,我們開始討論曾經吃過的Cozido à Portuguesa,最後,一致同意最讓人念念不忘的就是八年前在中部小鎮Golegã某一家小餐館吃到的了。

        於是,我們決定來個舊地重遊,尋找記憶中的美味。


        這一次我們不開車,從里斯本的Santa Apolónia火車站搭一個半小時的慢車到Riachos,再搭uber到Golegã鎮中心。

     週末的Riachos火車站月台很安靜,連同我們一家,只有四個旅客下車,車站大門深鎖不提供服務。回程得到附近大站Entroncamento搭車才能買票。


      小鎮的中心有一座廣場,兩側分別是Matriz da Golegã教堂和中央咖啡館,中央咖啡館是小鎮最大的咖啡館,想必也是居民的社交中心、鄰里情報交換站。

      星期天的早晨,大部分的人都去教堂了,整個廣場安安靜靜,加上天氣好,自有一種讓人舒心的魅力。
      
      至於小鎮重要的歷史建築,建造於16世紀具有晚期歌德式建築特色的Matriz教堂,就被我們忽略了。





        這個以育馬和馬匹交易知名的小鎮,不論市街招牌或交通標誌上都有馬的身影,象徵了小鎮的特色。
     
      八年前到訪的那個春天細雨霏霏,且是開車,很難好好看看這個小地方。這一次,幸運的碰上個大晴天,才得以在穿街走巷,晃悠晃悠,重新認識這個小鎮。

         

      走著走著,這棟迥異於鎮上其它房子的建築吸引了我們。由於庭院大門開著,裡面有幾個人站著聊天,看來不拒來客,我們便走進去一探究竟。

      原來這是19世紀Golegã的大地主Carlos Relvas的別墅,Carlos Relvas同時是當時知名的業餘鬥牛士,也是葡萄牙現代攝影的先驅,這棟別墅裡有他的攝影工作室,可以買票參觀。

        八年前我們要離開Golegã的那個中午,無意間開車轉進一條小巷,小巷兩邊停了很多車,仔細一看,發現巷子裡一排尋常的房子裡有一間餐廳,其貌不揚。但飢腸轆轆的我們覺得那些幾乎佔滿小巷的車子就是口碑,立刻找個停車位,去祭五臟廟。

        那家不起眼的當地餐館,高朋滿座,料理極道地,我們當天吃得滿足極了。可不知為何,我的網誌裡竟然完全沒紀錄。

        為了重溫美味,我們出發前憑著依稀的印象,用google map實景地圖上搜尋了好久,小小的鎮上沒幾家餐廳,我們找遍了,但都不是記憶中的樣子,只好找一家門面樸實最接近記憶的餐廳Adega Ribatejana 去碰碰運氣。好笑的是,這次我依然忘了拍下餐廳的樣子。



      「炸小鰻魚」enguias fritas是Golegã的餐廳幾乎都有的前菜,偏偏我們去的那天餐廳沒有小鰻魚,老闆推薦了油炸的當地河魚fataça。炸魚搭配一盤用麵包、豆子和香料混成的migas,根本是正餐的份量。


        心心念念的Cozido à Portuguesa上桌了,紡織娘一看到就說:「不對!那家餐廳是用鐵盤裝的。」

        才踏進餐廳,我們就知道不是八年前去的餐廳了,還好,這盤Cozido à Portuguesa雖然內容和記憶中的那盤不一樣,但,是好吃的。

        看來,過去的就過去了,再怎麼追尋也都只是生命的當下。當下,全家一起做一件想做的事,很幸福,很美好!


註:Cozido à Portuguesa直接翻譯就是「葡式做法的燉菜」,我喜歡稱這道菜是「葡式關東煮」,主要的食材有豬肉、各式香腸和高麗菜、紅蘿蔔,再依各家喜好放入豬腳、豬耳朵等食材,一起燉煮。傳統上,這道料理是週末才吃的哦!

2023/07/29

葡萄牙南部小城鎮走走 – Alandroal

這是一次完全沒有計劃的旅行,原本想往北邊走,出發前一晚訂房,找不到滿意的住宿,就往南部靠西班牙邊境的城填找住宿,誤打誤撞訂到近期才裝修好,有廚房和兩間套房的旅舍(C'ALMA D'ALENTEJO),那就往南走囉!

那是一個名為Alandoral的小鎮,鎮中心有一個13世紀建造的城堡。


Alandoral所在的附近區域有六條步道,第二天早上我們挑了最近的一條走,4.5公里,慢慢走一小時,一路上除了和2位農夫打了照面之外,看到的盡是橄欖樹和軟木橡樹,稀稀疏疏的散落在被太陽曬得枯黃的田野間。

夏天的葡萄牙南部又乾又熱,通常下午2點~5點街上是看不到人的。我們以為5點以後應該適合走路,所以又跑去稍遠一條9.5公里的步道,景觀和早上看的完全一樣,只是被陽光曬得更明亮,還有一群放牧的牛不知是被我們三個嚇到,還是感知到了該回家的時間,竟然跑了起來,往我們即將走去的方向奔馳(別懷疑,牛跑起來的速度也是挺快的),揚起大片灰塵。

走在一大片看不到半個人,只有看起來無害卻又不確定真的無害的牛群,又熱得要命的田野,實在很瘋狂,最後我力排"眾"議,堅持折返😅(真的已經到了隨時可以放下的年紀了😂)

我們回到旅舍,發現其它房客都在泳池邊日光浴,真的覺得自己好傻、好好笑!

在這裡待了三天,我的結論是:葡萄牙南部ALENTEJO的夏天,適合戶外活動的時間只有清晨到下午1點,晚上七點到午夜。其它時間還是待在屋裡比較明智。






















巴西起司麵包球

中南美洲盛產樹薯,樹薯的地位就像我們的稻米、歐洲的小麥、美國的馬鈴薯。在我們傳統的米食文化中,米製食品除了是主食也可以是小吃或零嘴。巴西的樹薯文化也是如此。


將樹薯削皮水煮,是最主要的食用方式,就像我們把米煮成飯一樣。espacogourmet.meionorte.com

tudoreceitas.com

三年多前,在網路上讀到一篇介紹巴西起司麵包球(pão de queijo)的文章,剛好小島的超市那陣子進口了巴西樹薯粉,我立刻買了一包,照著包裝袋背面的食譜依樣畫葫蘆。紡織娘很喜歡。所以大概有三個月的時間吧,我常做這小小麵包球當點心,後來超市不再進貨,也就只能把那味道留在記憶中。


這種做點心用樹薯粉質地綿細,就像太白粉。


沒想到因緣際會來到巴西,起司麵包球又成了我們的常備點心。由於是國民小吃,幾乎每家的媽媽都會做,市街上的麵包店或點心店也多有販售。

加了起司和蛋烤出來的起司麵包球(pão de queijo),鹹香鹹香的,外皮脆脆的,內裡有麻糬的口感。


相同的材料做成不同的形狀,就有不同的名稱。這種是起司小甜甜圈(Rosquinha de queijo),烤得又乾又脆,像鹹餅乾。

也有做成長條狀的,叫做Palito de queijo。同樣材料,做成不同形狀,就有不同名稱,其實是換湯不換藥。哈!


Tapioca,樹薯粉現煎出來的軟餅,可以包各種內餡,是巴西典型的早餐。

2018/04/13

伊瓜蘇大瀑布 ─ Cataratas do Iguaçu

「來到巴西就一定要去看伊瓜蘇大瀑布!」在這裡結識的朋友都這樣告訴我們。

伊瓜蘇大瀑布是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之一,2011年又經過全球投票,成為新七大自然奇景。

其實,復活節假期參觀伊瓜蘇國家公園的人潮對我而言也是奇景。一排排繞來彎去的人龍,有要窗口買票的,有要用機器購票的,更多是等著入園的。

在入園的隊伍中排了一個半小時之後,終於比較接近大門了。

伊瓜蘇國家公園的設計是以巴士接駁遊客,入園門票63.6巴幣包含了10巴幣的交通費用。園中設有五個停靠站,都在靠近景點或步道附近,想去哪個景點就搭巴士前往。為了安全,巴士裡只坐不准站──難怪要排隊等那麼久了。

從早上11點多開始排隊,2個多小時的等待中,讓我們「有時間」好好討論該怎麼玩:往上遊的兩條步道,直接捨棄;Macuco Safari,搭小艇到瀑布下,從來沒玩過,票又貴得很,每個人巴幣215元(臺幣2150元),一定要先去玩;接著,再去觀景台看瀑布。

在Macuco Safari站下車又是無可避免的排隊,這次時間短一點,排了一個多小時「而已」。

搭小艇前,先要坐車在叢林裡走一段。雖然等了很久,許多人失去耐心,生氣地向工作人員抱怨,但一旦坐上車後,心情立刻high了起來,車子一開動全部舉手歡呼。

每輛車都有一位隨行的導覽人員,一路介紹森林裡的生態。我們運氣不錯,看到了一隻棕色的猴子。
 
導覽人員說搭遊河小艇可以選擇要"溼身"還是"滴水不沾",問大家的選擇,一車人異口同聲說:「弄溼!」,哈!就是啊,哪有靠近瀑布卻不溼淋淋的道理?

在國家公園外面,很多小販兜售輕便雨衣, 但玩過的人都說雨衣根本不濟事,導覽人員也說穿不穿都會溼,所以我們從善如流囉!她還建議我們搭乘時不要帶手機或相機。所以我只能從網路上找圖,讓大家看看是怎麼一回事。

那天下午的天氣不太好,陰陰的,河上的浪不小,風吹來讓人起雞皮疙瘩,有一度我好後悔自己的選擇。

這張也是網路上找來的圖。

小艇在河面上乘風破浪,忽上忽下,全船驚呼,紡織娘開心地說:「哇!這比坐雲霄飛車還過癮!」當瀑布群出現在視線中,整船鼓譟了起來,這時小艇也停下來,讓大家有與瀑布面對面的機會,同時也欣賞阿根廷那頭的瀑布。

然後,小艇再次啟動,穿著專業漁人雨衣的工作人員,將連身帽戴上,露出邪惡的笑容,全船發出指責的「哦~~」。接著,小艇就直直向瀑布駛去,以不同的角度衝近瀑布三次,確保每個人都全身溼透。

天啊!真是太好玩了!之前的漫長等待都值得了。Valeu!

接著,搭巴士到下一站,徒步到觀景台。

最上面一層的觀景台,就在大瀑布的一側。近距離目睹大水傾瀉,轟轟作響,面對這樣雄大磅礴的氣勢,只有震撼、只能驚嘆。

 Iguaçu就是「大水」,來自南美印地安瓜拉尼語。

河面上的觀景台。可以從最上層觀景台搭電梯下去,再走過去。

傍晚6點多,人潮還是很可觀。可以看到有人穿輕便雨衣來抵擋漫天紛飛的水霧,其實那根本是徒然多一事而已。

水滴不斷迎面飛撲而來,實在很難睜開眼拍照。不過,旁邊這小孩也太開心了。


伊瓜蘇河從這段高崖落下,形成大大小小275個瀑布,葡文的 Cataratas就是瀑布群的意思。這群瀑布層層疊疊,一階又一階,活潑靈動,隨著角度的改變,形成一幅幅絕美的畫面。


聽說一年水量最大的時候是十月。三月底,巴西的雨季逐漸接近尾聲,水量尚且如此豐沛,實在很難想像更大的水量會是什麼樣的景象。

最後我們還是免不了在等候巴士的隊伍中又排了1個多小時,但是看到瀑布之後的意滿心歡足以彌補一切。

離開那天,從飛機上俯瞰伊瓜蘇。看到河流時,心想:也許可以看到大瀑布。念頭才落下,不到一分鐘,瀑布群出現了!完整的、馬蹄形的瀑布群!真是太幸運了!這臨去秋波為旅程畫上了完美的句點。

2018/04/08

邊境城市,伊瓜蘇─Foz do Iguaçu

濃密樹林覆蓋的大地、蜿蜒流淌的伊瓜蘇河,在飛機慢慢降低飛行高度後映入眼簾,我們的期待和興奮指數,「咻」的一下飆高。

這麼平靜的河流和奔騰的瀑布怎麼會有關聯?

位於巴西西南邊的伊瓜蘇市規模不大,機場的模樣讓我想起了非洲小島的機場。

巴西國內線的班機通常只能攜帶10公斤的隨身行李,若有行李要寄艙托運,得另外付費。這一次正因為只拉了登機箱,我們才能輕輕鬆鬆搭公車到市區。

在巴西搭公車,這還是第一次。搭公車原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公車上的設施很新鮮。車上設置了「收銀台」,從前門上車的旅客要在這裡付車資給車掌,才能通過旋轉閘門進入哦。


從旅行社拿來的地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伊瓜蘇是個邊境城鎮,緊臨兩條界河,與阿根廷、巴拉圭為鄰。很多巴西人來這裡玩都會順便過個橋去巴拉圭血拼,聽說物價比巴西低的多。

三國在交界處(Tríplice Fronteira)各自設有界碑,巴西這一邊的界碑公園下午兩點開門,門票23.5巴幣,相當臺幣235元。和國家公園的票價63.6巴幣比起來,這個價錢實在太瘋狂了。

巴西朋友建議在外圍看看就可以了。因為沒有想和界碑拍照的念頭,我們決定遵從朋友的建議,趁早上沒有遊客的時候去晃一晃。

隔著伊瓜蘇河,Rio Iguaçu,與巴西對望的阿根廷。那小小的、上藍下白的三角椎就是阿根廷那一頭的界碑。

伊瓜蘇河便在這裡注入南美第二大河巴拉那河,Rio Paraná。

隔著巴拉那河和巴西相望的是巴拉圭,紅白藍三色的就是界碑。三國都用國旗顏色標示界碑。

除了瀑布,伊瓜蘇有一家私人經營、號稱南美最大的鳥園 Parque das Aves。


葡文名字 guará的美洲紅䴉,紅得好美。




不記得這種有自然捲的鳥叫什麼了,只記得牠們的羽毛色澤和紋理讓我聯想到印地安人的頭飾。


這三隻托哥巨嘴鳥,Tucano-toco,牠們不只嘴大,膽子也是園裡最大的,不時飛衝向正在欣賞牠們的人群,引來驚呼連連。

不像常見的黃綠色的鸚鵡,這隻鸚鵡有種王者的氣勢。




金剛鸚鵡真是漂亮的鳥類!尤其最後這兩隻靛藍金剛鸚鵡, arara-azul-de-lear,一身低調沉穩的藍真是深得我心。牠們是瀕臨滅絕威脅的物種,受到巴西政府及華盛頓公約的保護,禁止捕捉及交易。

逛完了鳥園,接下來我們要去國家公園看瀑布了。國家公園入口就在對街,從鳥園走過去只需五分鐘的腳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