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30

2016春之旅,巴塞隆納──老城區漫步(一)

到巴塞隆納的第二天早晨,陰雨。不便四處走逛,卻極適合躲進美術館裡,避雨、取暖兼「養眼」。

先搭捷運到凱旋門站(Arc de Triomf)。這座紅磚砌築的凱旋門是1888年萬國博覽會的入口,比巴黎凱旋門小一號,氣勢上稍遜一籌,風格卻活潑許多。

拉近距離看一下門上浮雕,門拱最上方頂著皇冠的是巴塞隆納的徽紋,還有,蝙蝠又出現了。

通過凱旋門,走在長長的散步道上。兩旁的路燈佷大器,下方有行道椅,和Gracia散步大道的行道椅路燈出自同一個建築師之手。

遛狗、跑步的好地方。

在散步道盡頭右轉,進入古老的聖卡德琳娜區(Santa Caterina),穿過幾條窄小的馬路,我們到了畢卡索美術館。

畢卡索美術館所在的 Montcada路(Carrer de Montcada),是阿拉貢─加泰隆尼亞國王在12世紀初分封給 Montcada家族的土地,他們在這裡建造了第一棟宮殿式豪宅,吸引了當地的權貴富商來此聚居。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條「路」不過一條小巷子而已,實在很難和「光輝歲月」、「冠蓋雲集」聯想在一起。
不過,進入屋子裡,就會發現別有洞天,的確有大家宅院的氣象。

大概時間尚早,而且天氣又溼又冷,排隊買票的人不多,約莫等15分鐘就輪到我們。展場內不能背背包參觀,館方提供免費的置物櫃,若外套需要吊掛,也可寄「掛」,十分貼心。

畢卡索美術館最早設於一間名為阿吉拉宮的豪宅,後來不斷擴張,現在是由五棟中世紀的豪宅組成,面積一萬多平方公尺。館藏主要是畢卡索早期的作品4千多幅。

如果認真觀賞,再認真逛紀念品店,在這兒消磨4、5小時很正常。因此,記得一定要帶瓶水進去。

900年前的大宅一樓通常有馬廄、倉庫,二樓才是主人家居住的主樓層。來這裡,不但欣賞到名家畫作、中世紀建築,還可一探當時富人的生活軌跡,一舉數得。

逛完美術館,雨正好也停了。滋養性靈之後,充實空洞的胃是一定要的。

尚未找到餐廳,倒是先發現旅遊書上介紹的百年甜點店,La Campana。店門口的人行道上鑲了寫上店名的鐵片,是市政府頒發的獎牌唷!

以做西班牙耶誕節應景甜點Turron起家的老店,也賣手工冰淇淋。

Turron和牛軋糖很像,用杏仁、蜂蜜和蛋白做成,La Campana的官網特別介紹了杏仁的營養價值,同時強調他們選用高品質的杏仁來製作。

既然來了,當然要買一些打牙祭,但口味很多種,還好店員願意耐心解說,她手指的那種是用磨碎的杏仁製成,香氣十足,有點像花生糖但口感偏軟。

啃著剛買的Turron,轉進La Campana旁的小巷,走沒多久又發現一家以可頌聞名的糕餅店,Hofmann Pastisseria。

店門口有狗狗暫停區,這是養狗比養小孩容易的證明,哈哈。

走出Hofmann的小巷,就碰到了波恩散步大道(Passeig del Born),Born這個字被刻在石球上,很低調地放在行道椅下方。要不是Zeppelin不經意低頭,我們根本不會發現。

Born是中世紀時騎士比武格鬥的場所,許多節慶活動和宗教審判的刑罰也在這裡舉行。那天,正好看到人們成群結隊地往盡頭的灰色建築走去,參加復活節的活動。

陽光下,小女孩拿著棕櫚枝去參加活動,我們拿著剛買來的可頌大快朵頤。

吃完可頌,曬了會兒太陽,我們繼續往下個景點──海上聖母馬利亞教堂(Basilica de Santa Maria del Mar)。其實走不到三分鐘就看到教堂後門了。

門上的聖母微偏著頭看向Montcada路,中世紀的豪宅區。發現了嗎?這個老城區小小的,轉了一圈,我們繞到Montcada路的另一頭了。

海上聖母馬利亞教堂建於14世紀,是人民出錢建造,而非國王下令建造的,屬於窮人的教堂。

我很喜歡這座教堂簡樸的風格和溫暖的氛圍,也許正因為是窮人的教堂,資金不足以購買高價的大理石,反而讓這座教堂適合久坐,不像待在以大理石、花崗岩建造的教堂,久了會覺得冷。

教堂正門鑲著搬運工的雕刻,以紀念他們搬運大石建造教堂的辛勞。

修長的八角柱塔樓。

據說,當時蓋這兩座鐘塔是為了和另一座富人的教堂高聳的鐘塔一別苗頭。

走在巷弄裡,偶然回頭看到的教堂身影。


巴塞隆納人似乎嗜甜,三五步就一家甜點店。這些精緻漂亮的小點心熱鬧地盤踞櫉窗,光用看的就夠讓人開心了。



星期日,大部分商家都不做生意,仍把櫥窗裡的風景留給來來往往的旅人。

小巷弄裡一間羅馬式小教堂側牆上的聖母,是我所見過的聖母雕像中最素樸可愛的。

古代交通號誌,指示著單行道上馬車進出的方向。

聖卡德琳娜市場(Mercat de Santa Caterina),建於19世紀,是城裡第一座有屋頂的傳統市場;20世紀重新整建,波浪狀的屋頂上用了20萬塊瓷磚、67種顏色來拼貼,在陽光下顯得鮮麗亮眼。

不過,星期日關門,對我這個愛逛菜場的人來說,只能在市場外的人行道徘徊,真是酷刑啊!

既然進不去菜場,拍了照就快快離開吧,繼續在窄巷狹弄裡穿梭,來到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加泰隆尼亞音樂廳。

票亭就在騎樓的大柱子裡,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外婆家對面的老戲院。

音樂廳和它的鄰居,有趣的對比。

先生,很抱歉,今晚的票已售完。

那就透過玻璃窗看一下華麗的內部吧。

天色漸暗,我們也該搭地鐵回旅館了,這位老兄很好心地為我們指路:地鐵站往那個方向走。

2016/04/16

2016春之旅,巴塞隆納──看見高第

到巴塞隆納絕對不可能錯過高第,高第在城裡的知名作品有12座,其中七座是世界文化遺產,這位有著絕妙想像力的天才建築師幾乎是巴塞隆納的代名詞。

Gracia散步大道上豪宅林立,每間都有看頭,然而聚集大批人潮在人行道上徘徊仰望,拿著相機不斷按下快門的,唯有高第設計的米拉之家和巴特由之家。

米拉之家(Casa Mila),高第設計的最後一棟民宅。屋主米拉先生希望高第建造出城裡最美的豪宅,做為婚後新居,出乎意料的是峻工後卻被公認是全城最醜的建築,米拉先生為此還和高第對簿公堂。

天才多寂寞,前衛的作法難以被當世人接受,是天才的宿命吧!

以大塊白石為建材、窗戶像坑洞的外牆讓它有了「採石場」(La Pedrera)的綽號,它的官網也以La Pedrera為名而非Casa mila。那波浪起伏的外觀、扭曲纒繞的花草藤蔓鑄鐵欄杆彷彿能卸去石頭建材的厚重,讓房子有了輕柔的動感。

這棟屋子最為人所熟知的特色是整棟房子沒有直線──沒有一道牆是平直的,沒有方方正正的空間 。聽說住在裡面常會頭暈。不過,我們沒有網路購票,那天下午買票的隊伍又長,所以並沒有進去參觀,不知是否真的會讓人頭暈。

紡織娘對頂樓的螺旋形樓梯出口和鐵甲武士煙囪很感興趣,一直說它們像星際大戰裡的角色。

仔細看會發現接近屋頂的牆面上有隱喻聖母的石頭玫瑰和聖母名字的第一個字母「M」,這是高第特有的作法,將虔誠的信仰透過建築設計表現出來。

巴特由之家(Casa Batllo),紡織大亨巴特由先生的二手豪宅,高第用兩年時間改建。由於二樓和三樓以骨骼形狀的立柱支撐的五個陽台狀似打開的嘴巴,所以暱稱「哈欠屋」。

打哈欠的陽台、五顏六色圓形陶瓷片裝飾的外牆、白色鑄鐵圍欄、魚鱗狀屋頂和最高處的四臂十字架,這些元素組合成令人難忘的印象,完全顛覆了一般對房子的想像。

外牆像不像有人丟了顆石子在莫內筆下的睡蓮池,而蕩開色彩斑斕的波紋?像動物脊背的彩色屋頂立面,有人說暗喻著加泰隆尼亞守護聖人聖喬治屠龍的傳說。至於陽台圍欄的造型有人說像骷髏頭、紡織娘說還是像星戰人物、我則想起歌劇魅影。

我想,這就是藝術,總予人無限的想像空間。

四臂十字架下的圓柱有代表耶穌、聖母和聖母丈夫約瑟的字母哦。(翻拍自明信片)

巴特由之家的鄰居,巧克力製造商阿馬特耶聘請當時也大有名氣的建築師普意居整修重建的阿馬特耶之家(Casa Amatller)。階梯狀山形牆、羅馬風格的窗柱、精細的雕刻和典雅協調的色彩,與巴特由之家並列是有趣的衝突。

當時,巴塞隆納的富豪們把住在Gracia散步大道上視為身份地位的象徵,不是興建豪宅,就是買進二手屋再延請名建築師設計、改建,就像柳永詞裡「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的描寫。

整個立面最精采的就是這個窗台了,上面的浮雕是杏樹,因為主人家的姓氏 Amatller就是杏樹,同時也隱藏了代表主人姓氏的字母在其中。

在兩棟豪宅間盤桓一陣後,發現巴特由之家售票處前買票的人不多,加上不久前才吃完Tapas不急著吃晚餐,於是我們決定進去參觀。

一人22.5歐,小孩也一樣,但每人都有個smart guide,而且有國語的唷!

看一下大門的柱子,是象腿嗎?再往上看,是有四條長腿的外星怪物嗎?

我一定要說說smart guide,那是一個類似掌上遊戲機大小的導覽裝置,中間有螢幕,當插上耳機聽導覽時,把它拿起來對著正在解說的空間,螢幕上會出現百年前那個空間的擺設或者以具體圖像來輔助,讓人更瞭解高第的設計。例如這個壁爐的造型是從蘑菇取得靈感,當我們把smart guide對著它時,螢幕上便顯現蘑菇的輪廓。超酷!

運用這麼先進的科技導覽,難怪票價不低,但也的確值得。

大廳的一部分。隔門有屏風的作用,開趴的時候一打開馬上多容納20人;據導覽解說,從隔門的兩側分別看上面的彩色玻璃,會因陽光的關係而呈現不同的色澤,而不規則形狀的圖形靈感來自海洋,不,應該說整間房子就是在呈現海洋的意象。

從大廳的窗看街上仰頭欣賞的人們。

之前,我們也是這樣抬頭望著。

大廳的天花板和燈,象徵巴塞隆納的陽光和大海。

看到這燈,我的腦海第一個閃個的念頭是:「陽燧足」。

純粹亂拍:像不像幽浮停在繁華都會的上空?

高第重視房子的採光和通風。天井的設計有助房子採光,窗戶的大小也與採光有關,越低樓層窗子越大,因為離光源較遠,要靠大窗來引進光線;磁磚顏色不統一而用漸層的方式,因為低樓層需要淺色磁磚來反映光線。這讓我們見識到一流的專業建築師,對細節的堅持。

瞧!這不是海是什麼?而木包鐵的樓梯扶手,溫潤極了。

從廚房通往露台的門口,有彩色碎瓷拼貼海龜鎮守著。

露台盡頭牆上的馬賽克裝飾,上面有十個可種花的槽,可惜天色暗拍不出來。

頂樓的煙囪。

從這個角度看屋頂立面的側影,好迷人!

我好喜歡入夜後的巴特由之家,充滿奇幻的光影,美得很不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