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7

安達魯西亞之旅──Cordoba,清真寺及百花巷

每一次帶孩子旅行,我都盡可能設定主題,讓旅行是遊玩也是遊歷,這一趟安達魯西亞的主題是「回教建築」,但在Sevilla我們錯過了「阿卡乍堡」( Alcázares Reales de Sevilla ),所以,一到Cordoba(哥多華)找到旅館放下行李後,顧不得還沒吃午飯,就直奔清真寺,深怕一延宕又錯過了參觀時段。

Cordoba在8~11世紀初曾是回教烏瑪雅德王朝的首都,巔峰時期甚至媲美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所以這裡的清真寺規模理所當然要又宏偉又氣派,以顯現首都的繁榮啊!

這座清真寺現在是世界第二大 ,僅次於麥加。

牆上的雕花和顏料幾經歲月磨洗,紋路逐漸模糊,色澤逐漸黯淡,但金色的大門仍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安達魯西亞的陽光似乎讓拱廊成為必要。

其實,拱廊是為了遠道來禮拜的人們可以歇宿而設計的。

這裡也有個橘子中庭,15世紀之前種的是棕櫚樹,改建後種了橘子樹,仍有綠意美蔭,卻少了中東風情,就像回教勢力的退去。

這時節橘子花正盛開,站在樹蔭下不僅享有片刻清涼,還能聞到淡淡的花香,原本在陽光下緊皺的眉頭便舒展開來了。

中庭裡的水池,是供教徒禮拜前淨身用的。


這個禮拜廳用了超過850根的石柱來支撐屋頂,紅白相間的馬蹄形圓拱和數十列排排站的石柱,簡約的線條,卻隨著腳步的移動,幻化成一個個不同的圖像,有人用魔幻森林來形容,還真是貼切極了。

不知道為什麼,這一排吊燈一直讓我想到「一千零一夜」。

目眩神迷啊!

後來增建的部份仍維持紅白相間的色調,但線條的變化多了起來。

金碧輝煌的拱頂之下,是個指出麥加方向的壁龕,也是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哈!但是我為什麼沒拍照啊?

天主教收復伊比利半島後,在清真寺中央興建主教堂,在政教合一的時代,這樣的宣示手段很常見吧?清真寺也是在拆掉一間古老的教堂(Saint Vincent)後,在原址興建的。

幸好當時受命蓋主教堂的建築師手下留情,沒有把清真寺全拆了。才能讓我置身在這偉大的建築時,那麼切實地感受到王朝的興替、宗教勢力的流轉及相互影響。

瞧這拱頂的風格是不是和伊斯蘭的很不一樣?看出哪裡不同了嗎?
回教建築只以幾何圖形、花草圖案、可蘭經文做裝飾,天主教則會加入人物在其中哦!

以紅色大理石打造,是這個主祭壇的特色。

大幅圖畫、玫瑰窗、繁複細膩的雕刻,對比之下,回教禮拜廳的風格顯得樸實許多。

祭壇上方鑲著巨幅的聖經故事壁畫,所有雕飾都貼了金箔,十分華麗。

富麗堂皇的複雜結構。

這樣「外放」的管風琴還是第一次見到。

透個幾何圖案構成的窗櫺,光線好像讓幽暗的空間更添神秘。

現在,紡織娘已能辨認回教建築的元素。

走出阿拉與天主併存的清真寺,我們要從喚拜塔旁的大門離開,到距清真寺不遠的猶太區,逛逛小老百姓居住的小巷弄。

百花巷,短短的,不到30公尺,卻是遊人到Cordoba一定要一窺風華的小巷子。

顧名思義,兩側白牆上掛著一色一整排的盆栽,盛開的花朵或紅或粉,把平凡的巷弄裝點成迷人的小徑。

走到盡頭,回頭一看,喚拜塔竟被一片繽紛簇擁著。

猶太區的人家習以栽植的鮮花裝飾外牆,再加上商家陳列戶外的商品,色彩真是太豐富了!

一日將盡,在跨越瓜達基維爾河的羅馬橋上逛逛之後,就該休息了。

在橋上,看著清真寺,突然覺得:它,很內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