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31

在王子島放空過耶誕

 2015.12.22~25

來到島國聖多美普林西比(Sao Tome e Principe)已邁入第三個年頭,一直沒去過組成這個國家的另一個主要島嶼普林西比(Principe),所以我們決定今年在那兒過耶誕假期。

普林西比島位在聖多美(Sao Tome)島東北方140公里處,面積只有聖多美的十五分之一,人口七千五百人,不到聖多美的百分之五。通常音譯為「普林西比」,就字義來說是「王子」的意思,我比較喜歡叫它「王子島」。
早上八點多排隊等著,其間有地勤人員來通知:今日晚5分鐘辦理Check-in,請稍待,不好意思!我們相視一笑,心知肚明至少還有三十分鐘要等,這是標準的小島風格。

Check-in之後,繼續在候機室等待,等待表訂九點半起飛的班機。

近十點,飛往王子島的小飛機終於來了。

第一次近距離看飛機起飛前的地面作業──加油、技術人員檢查螺旋槳、行李上機──很新鮮呢!
機艙外的安全解說和示範。這位老兄說得超級快,不到三十秒結束標準流程。
小小的機艙內有18個座位,男士們進來後多半要低頭彎腰才能行走。
半小時後我們看到了好綠好綠的王子島。
由機坪散步入境。
迷你而通透的機場,入境區和出境區僅隔著玻璃相望。
一進入出境「大」廳,便看到我們的國旗印在出口大門上方的海報上,那麼明目張膽,令人開心。

這張海報說:此地正處於瘧疾根除前期,需要大家通力合作,若有發燒不適的現象,要盡快前往衛生中心。

這裡一定要插播一下,我們是聖國重要的瘧疾防治合作夥伴,瘧疾在王子島即將絕跡,我們的瘧疾防治團隊功不可沒唷!

領行李囉!看到了嗎?除了行李箱,還有各式用膠帶黏貼的桶子、冰桶、裝了菜的塑膠袋。

拿了行李,我們往Bom Bom Island Resort出發。
Bom ,是葡文「好」的意思。

我們一到飯店櫃台,服務人員便遞上冰毛巾,再給每人一「顆」椰子水解暑。很久沒有受到這般待遇的紡織娘,立馬給飯店翻譯了個好名字:「讚讚旅館」。
行李一放下,紡織娘就急匆匆地出門,探索住房附近的沙灘去了。
渡假飯店裡最昂貴的住房,緊臨著海灘一字排開。

據當地友人說:十幾年前飯店剛落成時,這一排房子離海很遠,現在,海越來越靠近,潮水上漲時不過離房子7、8公尺遠了。
我們住的是小坡上面海的高腳屋,屋前的椰子樹及欖仁樹與陽台齊高,正好遮擋西曬的日頭。
早晨從陽台上看出去,晨光、碧海、白沙、礁石和綠蔭交織成這片光影對比強烈、色彩柔和的風景。
黃昏時,款擺的枝葉間,夕陽餘暉與瀲灩水光掩映生姿,別有風情。

位於王子島北端的Bom Bom Island Resort,擁有兩個沙灘。右邊是 Bom Bom海灘,左邊是 Santa Rita海灘。從空中俯瞰,人為建築的用色完全與自然融合,設計者的用心令人感動。

另外,餐廳位置的選擇很特別,遠離住房和海灘,位在另一個名為Bom Bom的小島上,就在照片的右下有碼頭突出的地方。

Bom Bom海灘是戲水的主要區域,旅館最貴的住房就在左手邊緊鄰著海灘。

一天當中,日照強烈的那幾個小時,大家都不下水,我們也緊靠椰子樹蔭散步,往沙灘盡頭探險去。


沙灘盡頭是未經人工整頓的原始熱帶雨林樣貌。
沒有人戲水的Santa Rita海灘一派寧靜,在沙灘上散步有種置身無人島的錯覺。
倒地的欖仁樹橫亙沙灘上,但仍生氣蓬勃,枝幹不斷往天空上竄。
偶爾我們爬上海邊的大礁石,觀賞石縫凹洞裡游得飛快的小魚、附著岩壁的小海螺和海膽、緩緩爬行的海兔,這裡無異是天然的水族箱。
在王子島的三天都是近午開始漲潮,到了黃昏浪特別高,但是Bom Bom海灘的淺水區廣闊,即便水漲浪強也不讓人感到畏懼,我們時而隨波跳盪,時而逐浪前衝,彷彿坐上雲霄飛車;但只是刺激,少了緊張不安。
這家飯店目前僅開放20間房,即使住滿了,客人都到海灘上來,海灘仍然顯得空曠,絕不擁擠。住在這裡的三天,只有耶誕前夕的黃昏最多人戲水,但也不超過一打。正因如此,紡織娘便天空地寬的翻滾、倒立起來,玩得不亦樂乎。
這一天的遊戲是父女兩人隔著泳池接吸盤球。
沒接到球,讓球掉進水裡的人就得下水撿球。
用餐時刻便走過「跨海大橋」到Bom Bom島上的餐廳。
退潮的時候我們走橋下,踩著沙和不及腳踝的海水,慢悠悠地邊玩邊走。聽說,在飯店還没出現的年代,王子島的小朋友就是這樣走到Bom Bom島採芒果的。
若與臺灣五星級飯店相比,這裡的早餐只能用「素樸」來形容。但值得一提的是這兒的甜麵包真夠水準,是目前為止這個島國最令人滿意的了;另外,取用島上植物──香蕉葉、欖仁葉、扶桑花──來擺盤和裝飾,不僅熱帶氛圍十足,還十分環保。

讚讚旅館當初興建時,所有的建材都由國外進口,現在許多食材仍然仰賴進口,經營成本高,收費自然不便宜。但這三天的晚餐讓我們感受到經營團隊的用心,也覺得物有所值。

第一天,是在餐廳內用餐,有兩種套餐可供選擇。
第二天,在戶外草地上擺設自助餐枱,我們在大樹下吃燭光晚餐。
第三天,平安夜,海邊生起了營火,用餐地點移到碼頭上,菜色做了些變化,並且多了BBQ。我們就著月色享用了一頓浪漫的晚餐。
四天三夜的假期我們全待在飯店裡,行前計畫的許多活動一樣也沒做,紡織娘的說法是:光是在飯店的海灘玩時間都不夠用,哪還能去其它地方?Zeppelin的說法是:這樣以後才會想再來。我的說法是:還在國境之內,所見不會有大差異,也就沒了到處走逛的念頭。

一樣是早上八點多到機場Check-in,行李和人都要過磅哦!

一樣在候機室等待表訂九點半起飛的班機,一樣在十點左右上飛機。
40分鐘後抵達聖多美,飛機停妥,機長掀開布簾回頭和乘客打招呼,大家互道耶誕快樂。一切都leve-leve。

讚讚旅館的網址:http://www.bombomprincipe.com/

2015/10/06

參觀可可工廠

2015.09.08

九月初了,暑假整整放了三個月,但紡織娘還未開學,母女倆每天在家中大眼瞪小眼,日子真有點太長了!當朋友邀約參觀小島的可可工廠,立馬緊抓出門透氣的機會。

19世紀早期,葡萄牙人將可可和咖啡引進擁有肥沃火山土壤的小島,完全沒有水土不服的問題。它們不但落地生根,還為葡萄牙人帶來財富。這樣,也算搖錢樹吧?
到了20世紀初,小島更成為世界最大的可可產地。可可,就是巧克力最重要的原料。

脫離葡萄牙統治之後,可可仍是島上的重要經濟作物。只要離開市區往山裡走,路邊常見可可樹,山林裡也仍有具規模的可可園。但比起往日,可可的黃金時期是已悄然逝去了。

工廠前的石板路是葡萄牙人曾經在此經營留下的印記。台車軌道則暗示了百年前可可的產量。

高大寛廣的廠房可以想見昔日的輝煌,斑駁的牆面正映照出現今的凋零。

從側邊的門進入。

偌大的廠房裡,不見工作人員,只有地面上幾座可可豆小山和一股幽微的酸腐味迎接我們。


越往工廠後頭走,那酸味越重。
直到儲放可可豆的大槽出現,導覽阿伯解釋:可可豆從可可果實取出後,需放在槽裡發酵數天,以除去包覆著可可種子的白色果肉。原來,這便是那股令人不舒服的酸腐味的源頭。

槽邊放置標示時間的牌子,掌握可可豆發酵的天數。

每一個大槽約莫有三個浴缸並列那麼大,這個區域大概有3、40個發酵槽。那天只看到兩個發酵槽裡有可可豆。

想像一下,百年前,可可產量全盛期,每個發酵槽都裝滿了可可豆,多壯觀!但味道也多麼恐怖。

成熟的可可剖開,薄薄黏黏的白色果肉包裹著一顆顆種子,貌似釋迦。這是新鮮的可可豆模樣。果肉可食,只是太薄了,味道差釋迦遠甚。

發酵6天之後的樣子。這時候果肉已經不見了。

發酵完成,接下來就要烘烤。

這個烘烤可可豆的超級大烤箱,是一間很大的房間,那疊放著大鐵盤的架子可比我還高呢。

可惜,烤箱裡滿佈蛛網,已經停工很久了。

距大烤箱約50公尺的另一廠房放了個大鍋爐,鍋爐將水燒滾,讓蒸氣充滿通往烤箱的鐵管,利用鐵管的熱度來烘烤可可豆。

在烤箱停工後,這些從地面堆到天花板的木材,不知有何用途?

現在可可豆產量不多,用日曬法自然烘乾,節省成本。

導覽阿伯說曬乾的可可豆已經可以吃,這種只有在產地才能嘗到的滋味,當然要試一下。我揀了一粒入口,嗯~有點苦,發酵造成的酸味也嘗得到。說真的,加工是有必要的。

據說Godiva的巧克力原料有部分來自小島。

這台老舊的機器用來揀選可可豆。別看它滿布灰塵,目前為止它還未除役。

曬乾的可可豆會放入黑色圓槽中,太小或碎裂的可可豆就從圓槽旁三支漏斗狀的地方掉出來。

好的豆子從圓槽前方送出時,工人坐在階梯狀的凳子上,再次篩選,以防有不良的漏網之豆。

通過篩選的可可豆從兩邊滑入布袋中。

一麻袋一麻袋優質的可可豆包裝完成。

用地磅秤重。

這一批可可豆運往歐洲後,一經知名品牌的巧克力工廠加工,麻雀變鳳凰,身價百倍。這是資本主義殘酷的一面,加工的高附加利益輪不到產地賺。

走出可可工廠,眼前這景象,不知為何讓我想到「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