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省錢也為了搭乘不同的火車,我們這次選擇通勤列車(普通車),從竹田到宮地,再從宮地回阿蘇。所以在宮地逗留了一會兒。
根據漢字推敲,再向芳靜求證,得知看板上的說明:開拓阿蘇的神明「健磐龍命」,也就是那一條把外輪山踢出缺口的龍,在此奠下宮殿的地基,因而命名為宮地。
大部分人來此是要從這裡搭計程車前往「仙醉峽」,一個由火山流出的熔岩形成的峽谷。(芳靜攝影)
車站內的七夕許願竹 |
本來想趁等車的空檔,走路去「阿蘇神社」,一個相傳創建於西元前的古老寺廟,也是熊本最古老的神社,裡頭供奉的主神就是健磐龍命。但兩個小孩一看到狗屋就鑽進去玩得不亦樂乎,根本不想離開。(上、下兩張相片由芳靜提供)
2011.07.04
延緩一天上山的結果是......
還是碰到一個又風又雨的日子。
![]() |
阿蘇火車站的右側就是巴士站 |
半小時後,我們抵達「草千里」的「阿蘇火山博物館」, 司機建議我們去博物館看看就好了,這種天氣即使上到火山西口,纜車也是停駛,白走一遭。
於是我們下了車,頂著風雨從巴士站走到博物館。雖然穿了雨衣、打了傘,短短只有5分鐘的路程,依然整個褲管都淋溼了。那天凡是到博物館的人都很狼狽,現在想想還挺好笑的。
博物館裡有個巨大的立體模型,按鍵一啓動就以動態的方式呈現幾十萬年來阿蘇火山群主要的變化及形成的過程。兩個小孩看得目瞪口呆,好像看了三次吧!館裡還有個大螢幕播放火山口的即時影像,雲霧很濃,看不太清楚,但仍稍稍彌補了我們不能坐纜車親臨火山口的遺憾。博物館的門票挺貴,要840日圓,但還滿值得的。
大概在博物館裡待了2小時,我們便再度全副武裝走在風雨中,趕搭13點10分的巴士下山,因為實在很怕天候不佳,巴士停駛。
幾天之後,當兩個小孩玩遊戲時口中喊著:「阿蘇站到了!阿蘇站到了!請到下大雨博物館。」我們才知道:對孩子來說,那真是一次特別的經驗啊!
回到阿蘇後,我們在前往黑川之前有兩個小時的空檔,於是我們到阿蘇車站左邊的「Aso田園空間」(類似農會)躲避外頭交加的風雨。兩個媽於是有了正當理由血拼,兩個小孩就在照片中的休憩室裡吃點心、看電視。(照片由芳靜提供)
2011.07.05
下午搭「九州橫斷定期巴士6號車」從黑川往「阿蘇牧場樂園」去。
這天天氣超好,青天高高、萬里無雲。在巴士上小睡醒來,車子正駛進阿蘇,一看到火山口所在的中岳火山立刻清醒。還好巴士在阿蘇火車站停靠休息十分鐘,我得以下車拍下火山的英姿。
![]() |
寸草不生、彷如大岩石的就是中岳火山 |
![]() |
火山群裡的另一座,但不確知其名 |
就這樣,我們看到前一天為雨霧遮掩的「米塚」、「草千里」,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米塚是個海拔954公尺的小山,形狀像倒扣的布丁。經芳靜搜尋日本網頁的解說,米塚的由來有兩種傳說:一是開拓阿蘇的神健磐龍命用當地收成的米堆成;一是為了救濟生活貧苦的人,健磐龍命取一撮米倉的米放在此地便成了一座米山。
這座可愛的小山是不能上去的,只有附近放牧的赤牛比較能親近它。
當初之所以想到阿蘇玩,完全是被旅遊雜誌上綠油油的大草原圖片吸引,怎麼也沒料到最接近它的時候,是昨天在伸手只見得五指的濃濃雨霧中。
隔著車窗遠遠地看著那一片遼闊、青翠,心情頓時舒朗起來。
只能坐巴士遊覽的我們真是好羨慕那些可以在草原上散步、騎馬的幸運兒。
後來巴士開到阿蘇山西口的纜車站後,只暫停不到2分鐘就走另一條路下山,駛往赤水的「阿蘇牧場樂園」。
為了幫孩子們爭取第二天在牧場裡的健康主題樂園「元氣之森」活動的時間,我們要在這牧場住一晚。
2011.07.06
![]() |
努力保持平衡中 |
![]() |
大人也愛玩 |
補記:
1.阿蘇牧場是個旅行團會停留住宿的地方,韓國團和台灣團都會進駐,牧場上的房間造型有點像蒙古包,他們稱為饅頭屋。不過我們都認為:如果找得到其它民宿,不住牧場為宜。一來食物差、餐廳衛生也不佳;二來露天湯池雖有很多花樣,但多是加了溫泉粉,有鮮豔的顏色和濃濃的香味。三來服務不夠好,Check in之後要自己拉行李去找房間。
2.如果要買阿蘇的特產,那麼牧場裡的選擇倒是很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