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帝國統治安達魯西亞800年,留下許多摩爾式建築,阿爾汗布拉宮(La Alhambra)就是其中的傑作、摩爾藝術的極致。來到安達魯西亞一定不能錯過的文化遺產。
當然,我們也久聞阿爾汗布拉宮的盛名,並順理成章把它定為這趟旅行的終極目標。不過,由於没有做足功課,我們可是經過一番曲折才得以一探阿爾汗布拉宮的美麗容顏。
Alhambra是阿拉伯語「紅色城堡」的意思。
話說這一天我們悠閒地吃了早餐,約莫9點多步行下山,遠望盤踞對面山丘的阿爾汗布拉宮,那一大片橘紅的宮牆即使沒有陽光加持仍然很醒目,真是名副其實的「紅色城堡」。
走到老街上的廣場,仰望,我們離它更近了些。
事實是從「新廣場」對面的Cuesta Gomez街往上走,如果不被兩旁的紀念品店吸引,走個5分鐘是可以到達阿爾汗布拉宮的......邊緣,那裡矗立著一座高大的城門──石榴門(Puerta de las Granadas),進門之後,還得走很長一段路上山。
幸好這段路坡度平緩,車輛禁行,綠蔭蔽天,走起來十分舒服。偶爾輕風拂落枝頭的花朵,花瓣四散,有的掉進路旁溝渠逐流而去,看得紡織娘大叫:好美哦!好美哦!
途中經過一廢棄的城門。
走了大概20分鐘,終於抵達售票處的廣場,我們趕快加入購票的長龍,排了約莫半小時,我們才前進5公尺。後來現場走動的諮詢服務員解釋購票有兩種方式,一是傳統的人工售票,一是自行操作售票機以金融卡購票。我們立刻兵分兩路,最後是用機器買到票。雖然很開心不用繼續排隊,但發現買到的並非全區通票時就笑不出來了。
原來,整個阿爾汗布拉宮是集碉堡、王宮、夏宮、教堂、未完工的宮殿於一體的建築群。前三個景點必須持票進入。由於「最精彩」的王宮有參觀人數限制,所以一旦當日人數達到上限,就賣只能參觀碉堡和夏宮的票。我們買到就是這種票。一張要7歐,加了稅是8歐多。
而且參觀場次分早、午、晚三場,我們買到的是午場,下午2點才可進去。但買到票時才近12點,那表示我們得等上2個多小時。慘的是,還看不到最重要的景點。
旅遊書上說:「夏天經常會有門票售罄的可能」。這一句話讓我們輕忽了阿爾汗布拉宮的魅力,以為在春天拜訪不會買不到票,加上自助旅行總有很多不確定性,所以根本沒想利用網路訂票。唉!
等待的時間,我們大部分都在紀念品店東看看西摸摸,不然就坐在樹下討論:第二天就要離開Granada了,離開前要不要再來一趟,買一張14歐的全區票,專門看王宮....。
根據諮詢服務員的說法:通常大家都是一大早,八點以前就來排隊,才能買到早場的全區票。Zeppelin一聽到要早起,又要排隊,立刻表示不想再來一趟,看過碉堡和夏宮就好了。但....王宮可是整個阿爾汗布拉宮最精華的展區啊!好掙扎.....
就這樣,我們討論好久,直到2點要進去參觀了才暫時擱下。不過,當我伸手進褲袋拿票時,晴天霹靂!裡面竟然什麼也沒有!我們翻遍了背包的大小角落,在各自的衣袋找了又找,就是沒有。天啊!票券掉了!還是被扒手扒了!我的心情瞬間盪到谷底。
沒了票,我們一家三口只好黯然離開,去市區逛街解悶。
本來我和Zeppelin已經放棄了,計劃第二天直接前往下一個城鎮,但紡織娘可不甘心,她說:媽咪,妳不是說Alhambra是我們這次出來旅行一定要看的阿拉伯宮殿嗎?那麼重要,怎麼可以不去?
當晚Zeppelin詢問房東,才知道如果要開車去Alhambra,得先出城,接上往南的高速公路,循著高速公路上指示往Alhambra的路標,就可以到靠近售票處的停車場。
於是,第二天,曙光未露,我們已起床整裝,在料峭春寒中打著哆嗦搬行李,沒能和房東道別就在月色下出發 ,打算參觀完Alhambra就直接驅車前往下一個山城。
當我們約莫七點四十分抵達,以為夠早了,沒想到停車場已停了好多車,我立刻先下車衝去售票處,Zeppelin再慢慢找車位。(我知道沒圖沒真相,但那時候可完全沒拍照的心情。)
待我跑到售票處,簡直被眼前的景象嚇呆了:隊伍比前一天還長很多很多,在廣場上繞了好幾個「之」字,我花了點時間才能找到隊伍尾巴。大家真的都很拼哪!
後來,看到較少人選擇以售票機購票,我決定從人工售票的長龍中跳槽到機器售票的隊伍,當時也無法確定這樣的決定是對的,反正就賭了。
8點開始售票,電子看板上跳出當天全區票所剩的數量:450。我環顧廣場上排隊的人,意識到我們的處境很「危險」,隨著隊伍緩緩前進,一顆心七上八下,幾乎都可以聽到自己的心跳聲了。
人生嘛!總是有意外 。而旅行的時候意外又特別多。
8 點半,我們終於進入阿爾汗布拉宮。
只能遠觀的城門。
心情好的時候,連地面上用卵石鋪排的圖案都是風景。
首先是清真寺澡堂(Bano de la Mezquita)。對!又是澡堂,一個花較多心思裝飾的澡堂。
再來是卡洛斯五世宮殿(Palacio de Carlos V)。這是阿爾汗布拉宮裡,唯一興建於天主教統治時期的宮殿, 它象徵著天主教收復Granada的偉大勝利。
32根圓柱環繞著宮殿的中庭,很壯觀。
很喜歡圓柱上的大理石花紋。
接下來,我們要拿著票去參觀三個重要景點了
(一)碉堡──阿卡乍堡(Alcazaba)。
阿卡乍堡建於西元九世紀,是整個阿爾汗布拉宮裡最早的建築。
又一個阿卡乍堡?沒錯!因為阿拉伯文裡的Alcazaba指的就是有防禦功能的堡壘。
很想為門上那土耳其藍的彩繪留下特寫。
簡潔的線條很符合軍事區的形象。
梵谷筆下豔紫的「鳶尾花」,情感太濃烈。碉堡前這一叢酒紅的鳶尾花別有一種溫柔的情調。
阿卡乍堡裡每個月會開放一個平時關閉的特別景點讓遊客參觀。這一次我們遇到的是「The Sentry Walk of The Alcazaba」,一條在碉堡外圍的步哨走道。
通往步哨走道的門,有點破損,但頗有韻味。
我們沒有在步哨走道上多作停留,因為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實在很冷。往回走時,發現那兒是拍攝守衛之塔(Torre de la Vela)的好地方。
登上守衛之塔的塔頂,背對城市,可以攬秀。薄薄積雪覆蓋的內華達山好美!。
逛完,肚子也餓了,先補充熱量,再研究怎麼走到夏宮──軒尼洛里菲花園(Generalife)。
(二) 軒尼洛里菲花園(Generalife)
我們先到達的是「下花園」。修剪得很有型的扁柏夾道成蔭 ,水池兩旁噴出細細水柱,夏天走在這花園裡必定快意涼爽。
紡織娘覺得這裡像迷宮,她興奮地在樹牆間跑來跑去,要我們去找她,這是小孩的療癒方式!?
住在這種地方真是太享受了!
拉近一點看!中世紀的工匠技藝真是令人嘆服啊!
屋頂上裝飾的石獅很有東方味。

炎炎夏日,走在階梯上,也許聽著水流泠泠,也許輕掠沁人心脾的流水,都能一解暑熱,平息煩悶吧!
整個Generalife裡,我最喜歡這個充滿巧思又饒富情趣的扶手了。

(三)王宮──納薩里耶斯宮( Palacios Nazaries)
由靠近阿卡乍堡的入口驗票入場後,先來到 Palacios Nazaries最古老的梅斯亞爾廳(The Mexuar)。它曾是當時部長級人物的會議室, 用來處理公務,也是蘇丹的審判庭。
這個廳堂的天花板較低,光線暗了點,加上參觀的人穿梭其間, 很難拍下全景。
所以就拍一下 The Mexuar古老、典雅的木質天花板吧!
還有以鐘乳石狀的雕刻做為裝飾的主樑。
這一排窗朝向阿爾拜辛區。
從Mexuar往王宮內部走,穿過昔日蘇丹接收奴隷的中庭,來到The Golden Room,過去書寫蘇丹詔令的辦公室。
接著,是有個長方形水池的桃金孃中庭(Patio de los Arrayanes) ,因水池的長邊種滿了桃金孃而得名。那池水如鏡,映照著圍繞中庭的屋宇,正好與地面的形成回教建築裡重視的「對稱」圖像。
拱廊後面的高塔,外表素樸,裡面其實是富麗堂皇的「使節廳」,蘇丹詔見大臣共商國事的重地。
拱廊一景。
細看雕飾。
使節廳裡布滿讓人眼花撩亂的灰泥壁飾和線條曲折的阿拉伯文。
我喜歡的是那窗櫺的精緻。
使節廳的地板,據說其中有些是金瓷磚。
中間的獅子噴泉位在兩條水道的交會點,象徵著Alhambra裡水力系統的複雜和創意。
在阿拉伯文化裡,中庭是家人生活的中心,他們說,一個家庭是否富有,從房子外表是看不出來的,要看一個家的中庭。我想,獅子中庭該是王朝極盛時期的傑作吧!
很有喜感的獅子 。總共有12隻。
數千個鐘乳石狀的雕飾集結成的拱頂彷彿織工精巧、細膩的大片蕾絲 ,看得我們瞠目結舌。
牆面較低矮處的雕刻。
Alhambra裡唯一的玫瑰窗。但它不是窗,是個封閉式露台的屋頂。
牆上的雕飾。
走上一條開放式的通道,可以看到吉普賽人的大本營──薩克羅蒙特。
參觀接近尾聲。
王宮裡的澡堂。地面鋪的是大理石呢!很容易滑倒吧?
也是一個驚嘆號!
阿拉伯人擅用瓷磚來裝點建築物,白牆上適度地貼上彩繪瓷磚常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赭紅的地磚嵌了幾何圖樣、色調柔和的瓷磚,就更添雅緻了。
雖然幾經折騰,「所費不貲」,才得以欣賞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築藝術,但真的非常值得!還好紡織娘堅持一定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