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illa大則大矣,對我們來說,老城才是魅力所在。從我們落腳的Triana區前往老城有兩個途徑:向右走,經過San Telmo橋,不銷10分鐘就可抵達赫雷斯門廣場或大教堂;向左走, 穿越Triana橋(又名Isabel II橋),也是不到10分鐘就到達大教堂西側。我們有時向右走,有時向左走,貪婪地想看盡不同風景。
走在跨瓜達基維河(Guadalquivir)的San Telmo橋上,可以看到柵欄上掛了許多鎖頭,湊近一看,上頭都寫了某人愛某人的誓言,後來在其它地方的橋上也看到這種「愛的枷鎖」,我猜西班牙人流行以鎖代表永結同心,祈願愛情長長久久吧?
在San Telmo橋上可以就近欣賞黃金塔(Torre del Oro)。這是一座十二邊形的軍事瞭望塔,據說大航海時代船隊定期從美洲帶回來的貴金屬,都會存放在裡面。現在,守護的工作已交卸,變成了「海軍博物館」。
突起的尖塔豐富了老城的天際線,尖塔和它旁邊的的大天主教堂是我們這次來Sevilla一定要參觀的文化遺產。
Sevilla大教堂是全世界第三大教堂,光從外面看,那龐大的體積就已經讓人覺得很壯觀了。
教堂入口處的雕像穿著一雙設計感十足的露趾涼鞋。
大航海家哥倫布的靈柩是大教堂的賣點之一。(哥倫布是英文Christopher Columbus或其他語文音譯而來,西文寫作Cristóbal Colón,Colón就是哥倫布。)
扶棺的是大航海時代西班牙四大王國的國王,可見哥倫布地位之崇高。
不管是訴說聖經故事或純粹裝飾,玫瑰窗都為白色基調的教堂添加了繽紛的色彩。
大教堂尚有一賣點──號稱鎮堂之寶的祭壇屏風。據書上介紹:屏風不但金碧輝煌,上面還刻有超過千位的聖經人物雕像,耗費80多年才完工。但我們去的時候正在保養修護,真是令人扼腕 !
一樣主題,兩樣表現方式。聖徒護衛的高塔原是回教的喚拜塔,天主教政權收復此地後又加建了教堂式尖塔,形成今日的希拉達塔(La Giralda)。
走出氣氛嚴肅,光線暗淡但藝術性高的大教堂,來到橘子園,不自覺舒了一口氣;橘子花香清新怡人,春天的陽光自樹梢灑落,明亮而溫暖,比起教堂內處處精雕細琢造成的壓迫感,橘子園真是讓我們感到舒服自在啊!
希拉達塔高97公尺,以前的國王上高塔是騎馬上去的,所以這座塔裡沒有樓梯,而是像溜滑梯那樣整片的斜坡,一段一段連接向上,總共35層呢!
當我們一層一層向上走,紡織娘總是領先我們一層樓,而且腳步輕盈,我和Zeppelin走到塔頂,雖不至氣脫委頓,卻免不了氣喘噓噓。不知當時跟在國王身後的士兵,有沒有馬可騎?
登上塔頂,整個Sevilla盡收眼底,景觀絕佳,登樓的辛苦是值得的。
「卡門」的故事是以Sevilla為背景,那個士兵Don Jose把匕首插進卡門胸膛的地方,就發生在Sevilla的鬥牛場裡。
Maestranza鬥牛場是西班牙最重要的鬥牛場之一,建於18世紀,不提供參觀,想進去就得買票看鬥牛,我們在Sevilla這兩天正好沒有活動,於是我們順理成章當個走馬看花的觀光客。
還好登上希拉達塔塔頂可以窺見鬥牛場內部一角,趕快拍下來!
我們與它僅有自希拉達塔俯瞰的一面之緣。
走出老城,來到19世紀建成的瑪麗亞露意莎公園,這公園佔地寛廣,綠意蔥蘢,是散步的好地方,缺點是沒有公廁,偌大的公園逛到內急時,詢問一個推嬰兒車的媽媽何處有公廁,她竟說可到樹叢隱蔽處解決,真是讓人傻眼的答案。
公園北邊有個半圓形的西班牙廣場,是1929年為了舉辦博覽會而建的,比起老城的年歲,當然是年輕,但都同樣迷人,尤其在夕陽餘暉下幻化成一片橙紅的時刻。
西班牙廣場上的建築底層有58座涼椅,每座涼椅椅背上用彩繪瓷磚敘述一個西班牙城市的重要史事,地板上則描繪出該城市的地理位置。這樣的設計很適合用來教學噢!
逛完老城,走上很有氣質但也頗有年歲的Isabel II橋回家,結束一天的行程。